close

淺論減肥手術

 


 

  最近新聞報導新竹的阿弟體重在下降至 157 公斤後又再度復胖至 220 公斤,使得肥胖問題再度成為焦點。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已有超過百分之十的國人已達肥胖的標準,雖然這個比例不若歐美國家嚴重,但依此上升的趨勢看來,肥胖問題在將來必定是社會一個沉重的負擔。

  美國國家衛生當局早在 1991 年就已認定唯有減重手術是〝長久〞有效的減重方式,因此建議病態型肥胖的病患應接受手術來減重以避免早衰死的發生。根據研究數據顯示,所有的減重方式必括合法葯物、運動、代餐、行為調整及節食都可達到減重的目的,但是卻有超過九成的人會在治療終止後會產生復胖的現象。因此對於那些胖到致病的族群 (BMI 大於 40kg/m 2 ) ,手術冶療便是唯一的建議。回頭看看阿弟便是一個鮮明的案例,他的復胖使得之前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更別論所付出的金錢及時間。

  減重手術在過去二十年最大的進步就是腹腔鏡的應用及胃束帶的問世;而因為近十年全球肥胖問題越趨嚴重,現在每年都有數十萬的病患接受治療。目前減重手術分成限制食量及減少吸收兩種類型,類手術中則以胃束帶及胃繞道為最普遍的術式。

  胃繞道 手術主要是將胃分成大小兩個部份,小胃的容量只有 20-30 c.c. ,胃部分開後,將小腸繞過 150 公分並與小胃接合,並重建膽胰液之小腸通道,如此經由食量變小,吸收長度減少的雙重效果,便可達到減重的效果。術後第一年可平均可減去 65 %的超重體重,第二年可減去 75 %;而在第二至第三年時達到最低點並保持下去,部分患者會有些許的體重回升,但不至於升回至原來的體重。胃繞道後食物不會經過十二指腸及近端小腸。因此除了熱量吸收減少外,維生素的吸收也減少。因此必須每日服用維生素。其中以鐵及鈣的補充最重要,否則缺鐵會有貧血,缺鈣會有骨質疏鬆的結果。至於飲食方面,術後一個月內以流質及半流質為主,一個月後可恢復固體但柔軟的食物,必須完全咀嚼方才吞下,三餐定量。當有飽足感時,不可強行進食以免導致嘔吐。

  胃束帶手術是目前歐洲及澳洲最主要的限制型減重手術;至 2006 年為止,全球已有超過 40 萬例的手術,它也是目前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術式,受歡迎的原因主要因為手術簡單、安全。胃束帶最早在 1993 年就已在義大利及奧地利完成全球首例並取得核淮,美國則是在 2001 年核准上市。國內則是 2006 12 月取得衛生署許可,可正式使用於病態型肥胖患者。胃束帶是一個矽膠材質的環形束帶,帶子的內環有一圈可充水調節內徑大小的水球結構,可在安裝後依體重下降的速度調節內徑來達到量身訂做體重控制的效果。束帶的安裝位置在胃食道交接處的下方 15c.c. 處,因此,每次進食 15c.c. 後,便會有飽足感,需待食物研磨通過束帶後,方可再次進食。如此便可減少食量及食慾而達到體重下降之目的。平均而言,術後第一年可減去超重體重的百分之四十,而第二年可達百分之五十,最大的減重效果出現再第四至五年。雖然減重效果低於胃繞道,但其手術安全性卻是所有減重手術中最高的。並非所有的病人都適合此一選擇,甜食愛好者就是此一手術的禁忌對象。束帶雖可減少食量,但是高熱量的液態食物可完全不受限制的流入下胃,因此若持續使用含糖飲料、冰淇淋及巧克力等甜食,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減重效果。胃束帶手術並無需進行任何腸胃道的切割及重整,因此不需等待癒合。術後兩天後,若飲水沒有嘔吐現象,便可直接攝取固態食物。但每次只可進食 30c.c. 以內之食物,飽足感出現時,便須停止進食以免嘔吐情況發生。食物以均衡飲食為主。高糖飲料、冰淇淋及巧克力需盡量避免。若飲食無飽足感且可持續進食或體重沒有下降,則在術後一個月可接受束帶調整。

  雖說減重手術好處多多,不但減去過多的體重,還得到了健康、活力及青春,但仍須強調這不是一個整型塑身的工具。手術只可針對病態型肥胖或嚴重肥胖且有合併症者進行。對於那些只達過重標準的病患,非手術的減重方法才是正確的選擇。手術的目的是為了給因肥胖失去健康的人重拾健康,避免早衰性的死亡,而絕對不是為了塑造苗條身材的整型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偉 的頭像
    王偉

    王偉醫師部落格- "健康減重"是我最主要的訴求 減重醫師的心得分享

    王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