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繞道是在1967年由美國Mason教授所提出,在1994年首先由Wittgrove醫師成功完成腹腔鏡手術,在國內則是在2001年由恩主公醫院的腹腔鏡團隊完成全國首例。手術主要是將胃分成大小兩個部份(如圖1),小胃的容量只有20-30 c.c.,胃部分開後,將小腸繞過150公分並與小胃接合,並重建膽胰液之小腸通道,如此經由食量變小,吸收長度減少的雙重效果,便可達到減重的效果。至於迷你胃繞道手術,則簡化Roux-en-Y 胃繞道手術的過程,不單獨重建膽胰液通道,而將之合併於胃腸吻合之處(如圖2)。此一手術是在2001年由美國Rutledge醫師提出報告,國內於同年完成首例。目前在美國國內,Roux-en-Y 胃繞道手術仍是主流手術。不過根據一項前瞻性的研究結果顯示,此兩種手術方式之減重效果及安全性是沒有差異地。
減重效果及安全性
胃繞道手術後,若以超過理想體重的部份來計算(理想體重以BMI=22計算之),術後第一年可平均可減去65%的超重體重,第二年可減去75%;而在第二至第三年時達到最低點並保持下去,部分患者會有些許的體重回升,但不至於升回至原來的體重,而以大型的結果為準,此一手術的致死率為0.3%,合併症則為5%(包括吻合處滲漏,腸阻塞,傷口感染等);如此安全的手術數據是由合格的減重手術醫師所呈現地。美國肥胖外科醫學會根據匹茲堡大學Shauer醫師的研究結果設定腹腔鏡胃繞道手術的學習曲線是100例,也就是說,必須經驗100例手術後,才可算是一個合格的減重外科醫師。一個經驗小於20例的醫師與一個超過100例的醫師相比,其手術致死率的比例高達4倍。因此,醫師的訓練及病人的安全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術後注意事項
胃繞道後食物不會經過十二指腸及近端小腸。因此除了熱量吸收減少外,維生素的吸收也減少。因此必須每日服用維生素。其中以鐵及鈣的補充最重要,否則缺鐵會有貧血,缺鈣會有骨質疏鬆的結果。至於有個案報告指出缺乏維生素A而導致的視力喪失,缺乏維生素B導致的腦病變則佔非常少數。此外,胃部的邊緣性潰瘍也是也是必須注意的後遺症,發生率約5%,因此若是術後有持續上腹疼痛或無法矯正的貧血現象,則須接受胃鏡檢查並及早接受藥物治療。
至於飲食方面,術後一個月內以流質及半流質為主,一個月後可恢復固體但柔軟的食物,必須完全咀嚼方才吞下,三餐定量。當有飽足感時,不可強行進食以免導致嘔吐。
傾倒症候群是胃繞道手術可能出現的狀況,由於大量碳水化合物進入腸道,引起頭暈、心悸、盜汗、眼冒金星等現象。若有此現象出現,則須在食物選擇上減少碳水化合物(如米、麵、澱粉、糖)之比例。
留言列表